随着新赛季中甲联赛的备战进入关键阶段,多家俱乐部悄然启动球员招募计划。不同于往年,今年的引援策略呈现出明显分化:部分球队押注本土青训潜力股,而另一些则瞄准海外归化球员,试图通过"短平快"的方式提升竞争力。
本土新秀迎机遇
江苏FC、四川九牛等队近期密集试训U21球员,俱乐部青训总监王磊透露:"今年足协放宽了年轻球员出场政策,我们计划给至少3名梯队球员一线队合同。"据悉,这些新秀月薪普遍控制在2万元以内,性价比极高。但业内人士也指出,年轻球员抗压能力仍是隐患,上赛季中甲曾有新援因连续失误遭球迷诟病,最终黯然离队。
归化球员成双刃剑
另一边厢,石家庄功夫队被曝接触巴西裔中场卡洛斯,这位曾在J2联赛效力的球员符合归化条件。俱乐部总经理刘阳算了一笔账:"归化球员转会费比外援低30%,还能腾出外援名额。"不过足球评论员张强在直播中泼冷水:"去年中甲5名归化球员,只有1人踢满全场,语言障碍和战术理解问题不容忽视。"
"中甲不该是养老院,我们需要能带动票房的技术型球员。"——某匿名俱乐部投资人
值得注意的是,足协近期发布的《次级联赛健康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中甲球队平均薪资已连续两年下降,2023赛季仅有1.2家实现盈利。在这种背景下,球员招募策略的成败,或将直接决定俱乐部能否冲击中超或避免降级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部分球队甚至要求新签约球员接受"绩效工资"模式,保级成功才能激活全额奖金。
随着转会窗截止日临近,各队的招兵买马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究竟是深耕青训的"慢功夫"见效,还是归化球员的"即战力"更胜一筹?这个赛季的中甲赛场,必将给出答案。
揭秘世界杯开幕式球场:卢赛尔体育场的建造故事与传奇时刻
勇士队近日比赛表现分析:库里爆发带队逆转,格林复出能否扭转球队颓势?